26日,上海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钢铁等工业、酒店等非工业企业191家,率先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范围。 26日上午9时30分,上海碳排放交易启动后,2013-2015年分别出现了三个年度配额。第一笔交易价格分别为27元、26元和25元/吨二氧化碳,交易量分别为5000吨、4000吨和500吨。交易企业包括申能外高桥第三发电厂、中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等。 根据总体安排,2013年至2015年试点阶段,上海有191家试点企业纳入配额管理范围,主要来自钢铁、化工、电力等及酒店、购物中心、港口、机场、航空等非工业行业。试点阶段,2013-2015年企业年度碳排放配额免费发放。试点企业通过登记制度取得了各自的配额。 相关人士表示,碳排放交易主要是指政府将碳排放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并在一定规则下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排放单位可以通过市场购买或销售相对实际排放不足或多余的配额来履行碳排放控制责任。 据了解,上海率先在中国制定
.jpg)
出台了碳排放会计指南和试点行业会计方法,确定了全市碳排放统一的衡量。同时,在分配方法方面,采用了世界上常见的历史排放法和基准线法,并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化和改进,使其更符合现阶段上海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据承担碳排放交易平台功能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负责人介绍,企业每年按实际排放支付,企业配额不足以履行支付义务的,可以通过交易购买;如果配额有余额,可以在后续年度或交易中使用。未按规定履行配额清缴义务的,最高可处10万元罚款。 据了解,上海交易所启动碳排放交易后,上海目前的交易目标是2013-2015年碳排放配额。交易通过公开竞价或协议转让进行。 最后一篇:湘潭矿山设备及工程机械展今天开展 下一篇:中国重工品牌出现在第23届菲律宾工程机械展上